2008年4月20日星期日

亲子嫉妒:你遭遇到了吗?

假如你正为宝贝嫉妒别人而发愁,现在反思一下自己,你嫉妒过宝贝吗?也许你会希奇:“这怎么可能呢?要说同事、同学和夫妻之间存在嫉妒尚能理解,亲子之间怎么还会有嫉妒呢?”   亲子嫉妒   亲子嫉妒是一种自然产生的、带有普遍性的心理现象,经常表现为家庭成员之间在感情上惧怕被别人替代。 比如,担心配偶一方独自占有孩子的爱,或婆婆担心媳妇夺走了儿子对自己的爱,或兄弟姐妹之间担心父母只偏爱其中一人等。亲子嫉妒有时是难为人所察觉的潜意识嫉妒心理,有时是比较明显的显意识嫉妒心理,其隐晦曲折性经常使人忽视了它的存在。   亲子嫉妒情景1   江女士的小女儿不到半岁,丈夫工作很忙,她一个人带孩子比较累,于是便住在同一个城市的娘家里,平时江女士与女儿享尽了母女亲情带来的欢乐。有一次,丈夫周末回来与女儿一起玩耍得很尽兴,女儿乐得“咯咯咯”,爸爸乐得“哈哈哈”,这本来是好事(因为孩子会认人了),结果江女士当天哭了一个晚上,还没头没脑地训斥丈夫:“你带过几天孩子?你知道带孩子有多辛劳吗?你就知道捡便宜!你就会带孩子玩!”丈夫对妻子的反应莫名其妙。   亲子嫉妒情景2   3岁的儿子搂着爸爸的脖子,亲得爸爸一脸口水,一边亲一边还不停地表扬着爸爸:“爸爸真好,我喜欢爸爸。”旁边的妈咪受不了了,红着脸气冲冲地对儿子兴师问罪:“你爸爸这好那好,以后你就别叫我帮你了!”儿子是个“直肠子”,仍然坚持说:“爸爸就是好!”妈咪更加恼羞成怒:“你爸爸好,以后你就别叫我这个妈了!”眼看着妈咪火气越来越大,爸爸赶紧把她拉到另一房间,关起门安抚了老半天,这件事才算平息下来。   亲子嫉妒的3个心理层次   在种种嫉妒心理中,亲子嫉妒是最难以发觉、又不愿发觉的,经常使亲子之间察觉不到,甚至有所感觉也会很快地被思想意识排除掉。因此,客观存在的亲子嫉妒被人否定也就很自然了。与普通嫉妒心理相同,亲子嫉妒心理的外在表现有三个层次。   1、潜意识嫉妒心理   处在这一层次的亲子嫉妒还没有形成自觉意识,对人的心理激活作用微弱,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后果。但这种心理存在非常普遍,经常与羡慕、竞争等心理混在一起。面对孩子与配偶关系亲密,自己难免有点“隐隐”的不快,就是潜意识的亲子嫉妒心理。   2、显意识嫉妒心理   亲子嫉妒已经由无意识(或下意识)转到有意识,显露出来的行为是挑剔或散布不良言论。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人身攻击、诬陷、诽谤,使被嫉妒者感到压力或痛苦,而嫉妒者则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和满足,前面所举的两个例子就属于显意识心理嫉妒。   3、变态嫉妒心理   所谓“变态”即脱离正常社会生活范围的异常表现,主要有两种形式:一种是猖狂地攻击被嫉妒者,另一种则变成一种无事不嫉妒的人,甚至本不该嫉妒的事也要嫉妒。很多纪实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家庭暴力、身心虐待甚至弑亲等恶性事件,都有可能存在变态嫉妒心理因素。   别让宝贝受了“亲子嫉妒”的伤   亲子嫉妒不一定马上显现于表面,很多情况下都是深藏在人的内心,并以伪装、歪曲的形态呈现出来。   嫉妒主要是一种消极情绪,具有一定的有害性,反映在亲子关系中,会让人不知不觉地排斥孩子与爸爸或妈咪之间的亲情。当孩子还处在学龄前阶段中,不少家庭会出现这种情况,尤其是妈咪,她觉得孩子是自己身上的一块“肉”,在感情上对孩子的独占欲望比较强烈,总希望孩子在自己身边如小鸟依人,才能补偿自己生育和养育孩子的代价。因此,有的妈咪对孩子总是不放手,对孩子“黏”着自己还挺自豪,至于孩子与爸爸之间的疏离则认为应该如此,甚至有时还会干涉、剥夺孩子与爸爸游戏的机会,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会让孩子损失了完整的爱。   究竟,母爱和父爱有不同的特点,两相结合才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要害,因此,父母要有意识地控制和排除嫉妒心理,不让宝贝体察你的“小心眼儿”,让他学会博爱,拒绝嫉妒心。   非凡提醒   * 逗宝贝学说话的时候,千万不要这么说:“宝贝学妈咪说话,妈——妈——好——,爸——爸——坏——”   * 当婆婆说:“这孩子长得真像他爸爸小时候。”千万不要以这样的方式反驳:“宝贝像妈咪,不像爸爸,宝贝看妈咪比爸爸漂亮,对吧?”   * 假如三人一起出游,不要总是妈咪与宝贝亲密接触,爸爸则只充当拎包族或者旁观者的角色。妈咪要给予爸爸与宝贝接触的机会,爸爸也不要把妻子的行为理解为对孩子的爱,甘愿处于“待岗”状态。

0 条评论:

发表评论

订阅 博文评论 [Atom]

<< 主页